早年台灣醫療資源相對匱乏,「寄藥包」行業應運而生,家家戶戶牆上都掛著放滿感冒藥、止痛藥等常備藥品的「藥包仔」,以「先用後利」即先使用後付費方式,成為早年的特殊回憶,隨勞保、健保開辦,寄藥包行業消逝,但住在雲林縣的張慶隆,每天仍堅持抓姦騎著一二五摩托車送藥到府,迄今已逾半世紀。

 「剛開始是家裡的大哥開始送藥,後來覺得寄藥包這行不錯,才回雲林做」,六十八歲的張慶隆回憶,「寄藥包」當年可是很熱門的行業,業務員的薪水更比一般上班族好上一、二倍。

 但寄藥包工作假日無休,早年寄藥包多倚靠騎單車,張慶隆說,當時田邊只有一條田埂,只能容納一輛腳踏車,中間都是石頭堆,若摔車藥品散滿地,打破玻璃瓶裝的藥水,自己抓姦必須認賠。

 由於業務量大,張慶隆當年負責客戶高達兩、三千多人,每位客戶每兩個月就拜訪一次,鼎盛時期一天四十到五十位客戶跑不掉;女兒張文玲回憶,腳踏車壞了不計其數,摩托車也至少換了五輛以上。

 服務多年還是有遇過客戶欠錢,早年農村收錢的時機更是要妥善拿捏,像哪戶稻子什麼時候收成、子女剛領薪水,都要詳加了解,由於台灣欠錢不能「欠過年」,農曆過年前送貨、收錢會特別忙碌,但張慶隆過年會休到元宵節過後才會開工,就怕過年期間送藥被視為是「觸霉頭」。

 辛苦工作五十年,但每逢人問說「你都沒想過退休?」張慶隆總說,「客戶沒藥淌乎吃怎麼辦?」「我還能走動就加減做!」五十餘載藥物宅急便不間斷,年近七十歲的張慶隆堪稱珍貴的文史活化石。張慶隆說,他能做的就是趕緊將它記錄下來,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影像紀錄,由導演鐘溪榕拍為紀錄片,十月七日開始將在「台灣國際抓姦民族誌影展」播放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梅徵信好傷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